3月21日,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,为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决策部署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教育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农业农村部、商务部、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,旨在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,促进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,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。
作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兴食品产业,由于具备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特点,预制菜的前景被广泛看好。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,当下预制菜也面临范围泛化、标准不统一、产业政策扶持范围不一致、消费者口碑不一等障碍。
主要表现在,消费者对预制菜是否含有添加剂等食安问题抱有疑虑,尤其反感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费预制菜,一些企业和商家对预制菜的界定认识模糊,不知应该怎样合规。而站在监管者的角度,预制菜的定义不明确、范围不清晰,自然也让监管无所适从。
细看六部门《通知》,其主要包括4方面内容。一是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的定义和范围。要求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,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;二是健全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。统筹制定严谨、统一的覆盖预制菜生产加工、冷藏冷冻和冷链物流等环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及预制菜术语、产品分类等质量标准;三是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。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,切实保障预制菜产品食品安全;四是统筹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。要求不断增强优质原料保障能力、提升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水平、加快先进生产工艺装备应用、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。
不难发现,通知直接对应了产业目前的问题,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。
首先,预制菜定义中明确“不添加防腐剂”,同时通知要求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,这是对消费者关切的直接回应,等于给消费者吃下了一颗“定心丸”。
其次,对目前行业一些容易造成混乱的问题进行了澄清。
过去,一些自媒体在炒作人们的预制菜焦虑时,有意扩大范围并进行关联,给食品行业带来了不小困扰。这次通知明确,根据预制菜兼具预制化和菜肴等两大特征,盒饭、方便食品、汉堡等不属于预制菜,“连锁餐饮企业应用中央厨房模式,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、半成品、成品菜肴……不纳入预制菜范围。仅经清洗、去皮、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,属于食用农产品,不属于预制菜”,显然有利于正本清源。
在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,六部门通知的出台堪称及时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国家层面明确了预制菜的范围,说明国家对预制菜的良性发展更加重视,也对未来相关的立法以及国标等方面提供了依据。
而要真正形成一个监管者认真监管、从业者严格自律、预制菜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态,当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。
按照通知,预制菜通过冷冻、冷藏等贮存条件和杀菌后处理工艺,无使用防腐剂技术必要性,那么其要向更多的市场渗透,就必须得到规模化冷链物流系统的支持。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紧跟上。
预制菜走上消费者餐桌,要经过生产、贮存、运输、销售等多个环节,而每个环节都对环境、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有较高要求。因此,有必要建立全链条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体系,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容许“掉链子”。